吉林市混凝土是由凝膠材料、骨料和水按適當比例配置,再經過一定時間硬化而成的復合材料的統稱,是世界上使用量較大的人工土木建筑材料。
1.冰凍融解循回作用:是最常見的破壞作用,以致有時人們用抗凍性來代表混凝土的耐久性。凍融循回在混凝土中產生內應力,促使裂縫發展、結構疏松,直至表層剝落或整體崩潰。
2.環境水的作用:包括淡水的浸溶作用、含鹽水和酸性水的侵蝕作用等。其中硫酸鹽、氯鹽、鎂鹽和酸類溶液在一定條件下可產生劇烈的腐蝕作用,導致混凝土的迅速破壞。環境水作用的破壞過程可概括成為兩種變化:一是減少組分,即混凝土中的某些組分直接溶解或經過分解后溶解;二是增加組分,即溶液中的某些物質進入混凝土中產生化學、物理或物理化學變化,生成新的產物。上述組分的增減導致混凝土體積的不穩定。
3.風化作用:包括干濕、冷熱的循回作用。在溫度、濕度變幅大、變化快的地區以及兼有其他破壞因素(例如鹽、堿、海水、凍融等)作用時,常能加速混凝土的崩潰。
4.中性化作用:在空氣中的某些酸性氣體,如Cl2、H2S和CO2在適當溫、濕度條件下使混凝土中液相的堿度降低,引起某些組分的分解,并使體積發生變化。
5.鋼筋銹蝕作用:在鋼筋混凝土中,鋼筋因電化學作用生銹,體積增加,脹壞混凝土保護層,結果又加速了鋼筋的銹蝕,這種惡性循回使鋼筋與混凝土同時受到嚴重的破壞,成為毀壞鋼筋混凝土結構的一個最主要原因。
6.堿集料反應:最常見的是水泥或水中的(堿分Na2O、K2O)和某些活性集料(如蛋白石、燧石、安山巖、方石英)中的SiO2起反應,在界面區生成堿的硅酸鹽凝膠,使體積膨脹,最后能使整個混凝土建筑物崩解。這種反應又名堿硅酸反應。還有堿硅酸鹽反應與堿碳酸鹽反應。
此外,有人將抵抗磨損、氣蝕、沖擊以至高溫等作用的能力也納入耐久性的范圍。